創刊已經一個多世紀的美國《科學》雜志可稱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刊物之一,每年年底,雜志編輯部都會組織一個專家評委會,評選出當年“十大科技突破”。《科學》雜志的嚴謹和權威性,使得這個評選極具影響力,因此,“十大科技突破”也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
12月中旬,《科學》雜志公布了2021年十大突破,其中,人工智能AlphaFold和RoseTTAFold成功預測蛋白質結構被評為最大突破。無獨有偶,同樣極負盛名的國際性學術期刊《自然》同樣將DeepMind的AI工具預測蛋白質結構列為2021年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科學》與《自然》如此追捧AI預測蛋白質結構不難理解:原先利用實驗室手段可能需要數年的研究才能解析一個蛋白質結構,如今在AI的幫助下,依靠計算結構模型的幫助最快只需10分鐘。蛋白質是組成生命體的重要物質基礎,掌握蛋白質結構的變化,意味著人類距離揭開預防、治療疾病的秘密,更近了一步。
AI早已不是新鮮詞,但是公眾對于AI之于人類社會的的潛力、影響并未有完全認知。即便到現在,當AI能夠幫助人類進一步解開生命的密碼、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時,AI似乎仍舊被視為“未來科技”,而事實上,其早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前行的強勁暗流。
12月27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Create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演講中表示,“人機共生”時代,中國將迎來AI黃金十年。未來十年,AI將顯著降低技術門檻,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技術“大底座”,寒冬過后,人工智能該進入新周期了。
AI潛行
AI在愈來愈多領域施展出威力,只是一系列改變發生的結果顯現,指引改變發生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生產要素的演進。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以及仍在繼續的信息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在科技層面的三級跳,科技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礎科技的出現和發展——蒸汽、電力、互聯網的出現。
基礎科技的躍遷式發展往往是一系列改變聚合后的結果,對此,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學士和碩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彼得·戴曼迪斯嘗試用一個6D成長路線圖理論進行解析,包括六大維度:可數字化(Digitalization)、欺騙性(Deception)、顛覆性(Disruption)、去金錢化(Demonetization)、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其中,可數字化指對物理世界進行數字化解碼、存儲,因此可以借助計算的力量。AI能夠助力預測蛋白質結構,正得益于相關實驗的數字化發展。
戴曼迪斯的6D成長路線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前科技進步的新特點,即數字化是加速基礎科技發展的基石。肇始于上世紀中葉的信息科技革命帶來一大改變,是為物理世界提供了數字化的可能,并基于計算機的強大算力,通過對數字化的信息進行加工運算,反作用于推動物理世界演進。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拗口,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即可理解:外賣平臺將線下海量餐廳及食品進行數字化轉換,現實中的餐廳、餐品成了APP里陳列的文字和圖片,供人挑選,基于各種復雜的算法,用戶的選擇被傳送給餐廳,餐品完成制作后,由外賣員送至用戶手中。
這只是物理世界數字化的一個簡單案例,更復雜案例還在各行各業發生、進行著。例如不同生產設備安裝傳感器,采集物理設備信息并轉換成數字化信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便是工業互聯網體系運轉的基本,而對這些數據的進一步加工、處理和應用,則會反哺物理世界中的制造業,實體與數字的互相轉換為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勞動、土地、資本是基本生產要素,但從種種案例中能夠看出,伴隨科技進步,數據、科技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而這兩者恰恰也是AI發展的基礎燃料。
伴隨物理世界提供的數字化信息越來越多樣、豐富,以及算法研究的深入和突破,AI的可能性還在不斷延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4月曾發布《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還將顯著加快全產業鏈結構升級,AI將成為最關鍵的高附加值產業,并提升傳統行業中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而據麥肯錫數據,到2030年,約70%的行業將啟用AI技術,預計為全球增加13萬億美元的附加值。
可以預見,AI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的基礎生產工具,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生產工具,才能最有效率的創造更多價值。
得益于過去幾年的投入和發展,中國的AI布局已經十分完整。雖然AI產業在經歷初期的大爆發后進入了短暫的蟄伏期,但蟄伏之下,學界對深度學習理論體系的探索從未停止,豐富的底層研究,疊加中國龐大的產業和人口基數,恰逢中國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的時期,為AI發展創造了不可多得的環境。
天時、地利、人和,站在2021年往前看,中國正位于AI黃金10年發展期的起點上。這意味著,誰掌握了AI這個生產工具,誰能在下一個時代浪潮到來時,站上浪潮之巔。
專注的力量
在歐美學界將目光聚焦DeepMind助力預測蛋白質結構之時,中國的科技公司們也沒有放松前進的步伐。
今年11月22日,法國醫藥公司賽諾菲與百度公司達成合作,賽諾菲將利用百度自主研發的LinearDesign算法,優化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藥物的設計研發。
mRNA全稱為信使核糖核酸,其在人體中扮演“信使”的角色,最早發現于1960年,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負責傳遞遺傳信息、直接指導蛋白質合成。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兩款mRNA疫苗迅速提升了公眾對于mRNA的關注。
LinearDesign算法便是百度于2020年4月推出的mRNA序列優化算法,今年10月,經過一年半的研發后,百度與布局mRNA疫苗的國內企業斯微生物聯合公布了該算法的新冠病毒疫苗生物實驗結果,發現在穩定性、蛋白質表達水平以及免疫原性等多個衡量疫苗的重要指標上,LinearDesign設計的新冠疫苗序列均大幅優于傳統方法設計的基準序列,該研究已發表在醫學預印本期刊arXiv上。
同時,百度的生態公司百圖生科,也利用自己構建的生物計算平臺和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大大減少了典型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從當前業內標桿的30分鐘縮短到5分鐘以內。
百度是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公司之一。自2010年全面布局AI核心技術,百度大腦初具雛形,隨后于2013年成立了專注于人工智能底層研究的百度研究院(這一布局領先其他國內科技巨頭至少三年),百度在AI領域的耕耘已經長達11年之久。
多年的投入幫助百度沉淀了深厚的人工智能技術儲備,這些儲備不止于用戶可見的產品層面,更在于縱深的生產力、體系層面。智能駕駛(Apollo)、小度(智能硬件)、集度(新造車)、移動生態(百度APP、信息流)等是市場最容易感知到的產品,產品之下,還有百度智能云、百度飛槳開源框架等平臺,而奠定一切的基石,則是包括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AI核心技術和AI開放平臺的百度大腦。
能夠看出,百度的人工智能能力非常全面。不過,對于不相信童話的資本市場而言,百度投入AI的決心和方式尤為值得關注。畢竟,AI雖好,但成本巨大,如何平衡未來投入和短期發展,考驗著公司的膽略和智慧。
百度選擇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既不放棄仰望星空,同時也在腳踏實地。具體來看,在底層研究上,百度一直保持高強度的投入。
2020年,百度研發投入強度達18.22%,位列民營企業500強第一。事實上,百度近三年的研發強度都在逐漸遞增。從結果來看,高強度的投入幫助百度連續四年蟬聯國內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均排名國內首位。
在實現路徑上,百度講究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典型例子是對于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和布局。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在演講中介紹,百度研發自動駕駛的“工程思維”。李彥宏回憶,“八年前,當百度決定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我們認為它是人工智能最頂級工程,將徹底改變人類出行和生活。”對于這個頂級工程,百度選擇了切合實際的漸進式路線。
李彥宏認為,百度是“工程思維”,選擇的路徑是自動駕駛行駛范圍的漸變,從部分道路的全無人駕駛開始,逐步擴大地域范圍,從而走向L5級的完全自動駕駛。并且,百度為此專門推出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在北京、上海、廣州、滄州、長沙等地開展運營。
如此行事的好處不僅在于化解了長期投入技術難以獲得回報的商業風險,更在于循序漸進、小步快跑的方式,幫助百度能夠從實際場景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數據,進而反哺自動駕駛的研發,打造飛輪效應。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注探索、布局AI的同時,百度還將自身的能力持續對外開放,降低開發者的開發難度,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百度Create大會上,百度CTO王海峰介紹,百度大腦已有近1400項開放能力。最新數據顯示,百度飛槳凝聚了406萬開發者、創建47.6萬模型、服務了15.7萬家企事業單位。
Apollo作為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生態,目前則已經擁有超過210家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匯聚了80000名全球開發者,覆蓋領域從自動駕駛擴展到整個智能交通體系。
無論百度飛槳還是Apollo,都是百度為不斷降低AI開發門檻所做的努力,這些投入幫助更多行業和用戶享受到了AI帶來的便利。
李彥宏在百度Create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這樣形容:“經過多年研發沉淀,百度大腦不僅為創造者準備好了‘AI工具箱’,更為社會和產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技術‘大底座’。”而在“人機共生”時代,中國將迎來AI黃金十年。
百度圍繞AI的布局還在繼續,且成果在陸續產出。李彥宏透露,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2025年將擴展到65個城市,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集度的首款汽車機器人,也將于2022年亮相,2023年量產。
過去的投入,現在的成績和未來的目標已經證明,在發展AI這件事上,百度無愧“定力”二字,而對工程思維的堅持,又將長期發展與短期利益進行了有效平衡。
當數據和科技已經成為基本生產要素,AI將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的重要生產工具,有著豐富AI技術儲備的百度,手里已經拿好了打開未來機遇之門的鑰匙。伴隨中國步入AI發展的黃金十年,百度也將迎來自己的起飛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