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市場緊盯馬來西亞經濟復蘇[] |
來源: | 發布時間:1632114232 | 瀏覽次數:
|
馬來西亞總理伊斯梅爾·薩布里12日表示,該國經濟已經出現復蘇跡象,外資持續流入。作為全球半導體貿易的關鍵參與者,馬來西亞經濟出現復蘇的消息,讓市場頗受鼓舞。香港《南華早報》稱,近幾個月來,馬來西亞在半導體行業中扮演的鮮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全球焦點,原因是全球大型汽車制造商因為汽車芯片供應不足而大幅降低生產目標。豐田、福特等公司受到馬來西亞半導體工廠關閉的嚴重打擊,該國經濟重啟后,車企“芯片荒”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馬來西亞“鮮為人知的角色” 馬來西亞新聞社13日報道稱,伊斯梅爾稱,在馬來西亞國家復蘇計劃的推動下,8月外國資本流入總額為77億林吉特(約合120億元人民幣),“外國資本凈流入為2021年第四季度經濟復蘇奠定更穩固基調”。伊斯梅爾還表示,四季度的復蘇態勢將持續到明年。 據香港《南華早報》13日報道,隨著感染人數激增達到頂峰,馬來西亞已開始放松疫情限制措施。從上周五開始,該國人口最多的地區和關鍵的工業中心地帶巴生谷將進入四步復興計劃的第二階段。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阿茲敏對美國CNBC網站表示,政府將在10月底之前開始將新冠作為“地方病”進行管理。 此前,豐田、福特、通用汽車和斯柯達汽車等公司受到馬來西亞半導體測試和包裝工廠關閉、員工短缺的嚴重打擊。斯柯達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謝弗告訴CNBC稱,斯柯達受到馬來西亞半導體工廠關閉的“嚴重影響”。他說:“希望在未來4到5周內這種情況有緩解。不過,即使這樣,芯片仍然會出現基本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近日表示,“馬來西亞的疫情給全球汽車芯片供應帶來巨大影響,預計會影響全球汽車20%的銷量”。據他透露,汽車芯片的短缺,已影響今年東風汽車集團25萬到30萬輛銷量。 馬來西亞近年已成為全球芯片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之一。根據馬來西亞貿易和工業部的數據,電子和電氣產品占該國總出口的39%。在這里,半導體被封裝成小部件,控制從引擎到車頭燈的一切。《南華早報》稱,芯片行業約占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的6.8%,擁有約57.5萬名員工。從全球來看,馬來西亞占半導體貿易的7%,占全球封測產能的13%。美國彭博社稱,這個東南亞國家歷來對技術供應鏈的重要性不及中國臺灣地區、日本或韓國。但近年來,馬來西亞逐漸成為芯片測試和封裝的重鎮,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50家全球半導體巨頭均在該國設有半導體工廠。 芯片供應鏈緊張還將持續 “芯片短缺正在放緩德國汽車的步伐”,德國《商報》13日稱,馬來西亞是全球芯片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馬來西亞的新冠封鎖打擊梅賽德斯-奔馳等德國汽車制造商。因為缺少芯片,奔馳上半年銷量被德國寶馬超過。大眾汽車8月份也因為芯片瓶頸,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2%,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最為明顯。 路透社13日報道說,受芯片短缺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影響,中國8月汽車銷量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田玉龍13日稱,盡管現在“缺芯”得到一定緩解,但總的來看芯片供應鏈緊張的問題還要存在一段時間,當前問題還比較嚴峻。 彭博社13日稱,馬來西亞逐漸解封,是控制疫情與拯救經濟相權衡的結果。盡管東南亞國家正在與新冠疫情作斗爭,但它們慢慢意識到,再也承受不起遏制疫情所需的經濟限制措施,開始傾向于與“疫情共存”。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工廠里,在菲律賓馬尼拉的理發店里,在新加坡的辦公樓里,監管機構正在推進重新開放的計劃,尋求在控制病毒和保持人員、資金流動之間取得平衡。由于前幾輪刺激政策和貨幣政策力度的減弱,這些東南亞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封鎖正變得越來越不牢靠。東南亞工廠的關閉已波及全球,造成供應鏈中斷,包括豐田在內的汽車制造商紛紛減產,形勢已“失去控制”。 多地想方設法解決“芯片荒” 德國《經濟周刊》13日稱,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預計,“芯片瓶頸”將持續到2022年。大型芯片代工制造商提高產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該集團表示,馬來西亞緩解疫情后,全球第四季度芯片供應的前景會更好。 “歐洲擴大芯片制造本土化”,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芯片嚴重短缺,暴露歐洲車企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現在,歐盟正試圖通過各種投資來改善這種情況。英特爾計劃在愛爾蘭生產汽車芯片。德國巴伐利亞州也正在為英特爾新芯片工廠進行激烈爭奪。 《俄羅斯報》13日稱,至今年年底,中國汽車在俄市場份額將從3%增至6%。俄汽車領域專家伊戈爾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受汽車芯片短缺影響最小,因為中國本身就是芯片主要生產商之一。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與波士頓咨詢集團發布的報告顯示,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目前集中全球大約75%的半導體制造產能。中國大陸在裝備、封裝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在積極加大投資。中國大陸有望在未來10年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