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轉債梳理[] |
來源: | 發布時間:1632115052 | 瀏覽次數:
|
摘要 汽車行業是兼具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制造成本高、規模經濟明顯。行業工業生產值大,產業鏈長,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上下游相關企業的發展。我國汽車行業在政策、技術等因素驅動下,經歷了高速增長、增速放緩、行業轉型三個階段。 國產替代趨勢下,我國企業有望切入供應鏈。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擁有低廉的人工成本、豐富的原材料供應,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零部件產商的技術、工藝不斷進步,在內外飾等車身中高端附件,汽車電子相關配件,乃至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總成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長,開始具備替代進口產品的能力。成本優勢和技術成熟為我國零部件廠商切入整車產商供應鏈奠定基礎。 整車“新四化”發展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新增量。汽車“新四化”指的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在“新四化”中,以“電動化”為基礎,以“網聯化”為紐帶實現大數據收集,逐步達到“智能化”出行,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目標。汽車的電動化需要對動力系統進行更換,從傳統的燃油機到動力電池,汽車的電動化帶來了電池、電機和電控的純增量領域;汽車的網聯化和智能化,需要依托更加成熟、完善和高速的互聯網技術、衛星導航技術,由此延伸出汽車芯片、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高精度地圖等新增領域。 汽車零部件行業轉債數量較多,我們對汽車零部件行業重點轉債分別進行了梳理,供投資者參考。分別是三花智控(25.72-2.36%,診股)(三花轉債)、銀輪股份(11.58-1.11%,診股)(銀輪轉債)、文燦股份(33.60-0.21%,診股)(文燦轉債)、伯特利(49.13+1.46%,診股)(伯特轉債)以及中鼎股份(17.34-1.70%,診股)(中鼎轉債)。 1、汽車零部件行業簡介 1.1、汽車行業發展歷程 汽車行業是兼具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制造成本高、規模經濟明顯。汽車行業工業生產值大,產業鏈長,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上下游相關企業的發展。2020年,全國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81557.7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7.68%。汽車工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是衡量國家工業化水平、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 我國汽車行業在政策、技術等因素驅動下,經歷了高速增長、增速放緩、行業轉型三個階段。高速增長期(2005-2010):汽車行業在政策的引導下,進入蓬勃發展的高速增長期,已有品牌產能擴容,新的品牌(自主及合資)涌現;增速放緩期(2010-2017):由于各地限牌限號政策的推廣,汽車市場從鼓勵消費向鼓勵理性消費過渡,行業產能增速放緩。行業轉型期(2017-2020):汽車行業增長首次遇頂,燃油車銷量受限,新能源車銷售仍處于起步期。汽車廠商向“新四化”轉型,銷售遇冷,產量下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成為市場新的向上驅動力,支持行業產量繼續增長。 1.2、汽車零部件企業細分領域 汽車零部件主要可分為發動機系統、底盤系統、車身件、電子器件四大部分。汽車零部件種類繁多,普通車型大概需要2萬個汽車零部件,但大致可分為四大部分:發動機系統主要包括氣缸、增壓器、油泵等;底盤系統主要包括懸掛系統、減震器、制動系統、傳動系統、轉動系統等;車身件主要包括座椅及附件、車窗玻璃等;電子器件主要包括空調系統、發電機等。 1.3、汽車零部件行業特征 整車廠全球布局要求零部件企業擁有相應配套能力,因此零部件企業往往靠近整車廠形成產業鏈集群。大型整車廠往往采取全球化布局的方式,在全球各地擁有多個工廠,零部件企業往往靠近整車廠企業形成產業鏈集群,目前零部件廠商主要分為三個集群,即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產業鏈集群,以德國核心的歐洲產業鏈集群,以中日韓為多核心的亞洲產業鏈集群,南美地區受益于發達的、價格低廉的海運,彌補了其遠離核心整車廠商的地緣劣勢,為本地、北美、歐洲等地的整車廠供貨。整車廠的全球化布局也要求零部件企業不僅擁有較高的研發和響應能力,也需要擁有全球配套的能力。 零部件企業以OEM為主,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整車廠商從一體化生產、裝配式模式逐步發展為專注整車項目研發設計,以品牌影響力和銷售渠道等為優勢,而汽車零部件企業從單純的制造商逐步發展至與整車廠合作研發,掌握關鍵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在專業化分工下,零部件企業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呈階梯分布,由“零件→部件→系統總成”形成階梯型配套體系。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主要按照“零件、部件、系統總成”的架構,整車企業進行車型開發設計、整車組裝和終端品牌經營,零部件企業負責零部件的模塊化、系統化開發設計和制造,零部件供應商通常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具備參與整車廠聯合研發的能力,具備較強的綜合競爭力,二、三級供應商一般專注材料、生產工藝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級供應商競爭激烈,需要通過加大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產品等方式擺脫同質化競爭。 整車廠處于產業鏈頂端,一級供應商通常向整車廠商供應集成化、模塊化、系統化的總成產品。出于產品安全等多方面考慮,整車廠對一級零部件供應商考核周期長、更換風險高,雙方確立合作關系后整車廠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在產業分工的背景下,二級零部件供應商通過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向整車廠供應汽車零部件。而二級供應商再逐級向下級供應商采購,從而形成汽車零部件的供應鏈條。隨著供應層級逐步向下,該層級內供應商家數不斷增多,行業集中度越低、競爭程度越高。 1.4、汽車零部件企業競爭優勢和壁壘 零部件廠商往往和整車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新進入者很難切入供應鏈。汽車工業發展已有百年歷史,產業鏈供應格局已經成熟,大型整車企業為保證供給穩定往往會對零部件供應商采取嚴格的認證環節,并與通過認證的零部件公司簽訂長期、穩定的供貨協議,之后很難更改零部件供應商,因此零部件行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新進入者若想打入整車零部件采購體系,需要自身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生產規模、供應鏈能力均達到較高水平。 核心零部件對研發技術、生產工藝要求嚴格,行業技術門檻較高。汽車零部件中,核心部件如汽車發動機、變速器、傳動設備等部件技術門檻高,需要零部件廠商具備機械、電氣工藝、材料等多方面知識,同時需要配套較高的生產工藝,研發周期長、自主創新難度大,新進入者需要較長時間改進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行業技術壁壘較高。 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完成多項準入認證才能切入供應鏈,行業資質認證門檻較高。汽車零部件生產需要完成CCC認證等市場準入認證;零部件企業切入整車供應鏈也需要滿足第三方質量體系認證,如ISO/TS16949等。此外,整車廠也會根據自身標準對零部件廠商的質量、成本、物流、研發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打分考核。最后還需要對零部件進行多次產品裝機試驗考核,完成一系列認證和考核后,零部件供應商才能切入整車生產鏈。 汽車零部件行業屬于資金密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較大。在零部件和整車廠商的合作模式中都有做大規模的需求:對整車廠商而言,更希望與產能較大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滿足自身生產的需求;對零部件企業而言,希望擴大生產能力建立規模經濟和獲取更多訂單,此外,較強資本實力的企業能夠形成規模化的生產、銷售、供應鏈體系,并能夠及時應對市場技術革新,轉變研發方向和市場戰略。因此,汽車零部件行業需要大量的初始資金。 零部件企業市場格局穩定,大型零部件生產商已有較強的品牌效應、質量優勢和客戶資源。大型零部件企業已有多年的積累,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優良的品質,并往往和大客戶簽訂有長期、穩定的協議。在同時具備品牌、質量和客戶資源下,零部件市場格局穩定,新進入者建立品牌和客戶資源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短期很難突破。 2、零部件企業未來發展趨勢 2.1、國產替代,我國企業有望切入供應鏈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擁有低廉的人工成本、豐富的原材料供應,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零部件產商的技術、工藝不斷進步,在內外飾等車身中高端附件,汽車電子相關配件,乃至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總成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長,開始具備替代進口產品的能力。成本優勢和技術成熟為我國零部件廠商切入整車產商供應鏈奠定基礎。 整車廠商與零部件往往相互綁定,我國企業切入供應鏈難度較大。零部件企業切入整車供應鏈往往需要經過較長的認證周期,且整車廠商為保證零部件供應穩定往往和零部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我國零部件產商很難切入供應鏈。 海外疫情為國內出口汽車零部件公司提供產品導入機會。海外疫情導致部分汽車零部件公司停產,零部件公司無法及時為整車廠商提供配套部件,我國出口汽車零部件公司憑借穩定的生產能力,能夠有效保障國際車企零部件供應,填補國際市場空缺,提升國際市場份額。受疫情影響,當前很多國內零部件企業已經搶占了國外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與國際車企形成穩定的配套供應關系。疫情后,部分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有望從臨時供應商轉為長期合作方,穩步提升市占率。 在汽車產業整體銷量見頂、疫情沖擊大背景下,全球整車廠盈利承壓,產業鏈傾向于向性價比更高的國內供應商轉移。汽車行業目前已經步入成熟期,整體銷量見頂下滑,疊加疫情突發,整車廠商經營壓力劇增,促進車企加快降本節奏。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是降本的重要一步,相比于國際零部件巨頭,具有成本低、近距離配套和快速響應的同步開發能力等優勢的國內零部件廠商將有望受益于零部件國產化進程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2、整車“新四化”發展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新增量 “新四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汽車“新四化”指的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其中,電動化指的是新能源動力系統領域;網聯化指的是車聯網布局;智能化指的是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共享化指的是汽車共享與移動出行。“新四化”指明了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顛覆了傳統汽車生產、工藝體系,為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增量。 汽車發展“新四化”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新的增量。在“新四化”中,以“電動化”為基礎,以“網聯化”為紐帶實現大數據收集,逐步達到“智能化”出行,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目標。汽車的電動化需要對動力系統進行更換,從傳統的燃油機到動力電池,汽車的電動化帶來了電池、電機和電控的純增量領域;汽車的網聯化和智能化,需要依托更加成熟、完善和高速的互聯網技術、衛星導航技術,由此延伸出汽車芯片、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高精度地圖等新增領域。 2.2.1、電動化:新能源車銷量快速提升帶來“三電”環節增長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我國新能源(5.95+9.74%,診股)汽車銷量136.6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3年超過100萬輛,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提高至5.4%。據工信部統計,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128.4萬輛,同比增長205%,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至10%。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約為500萬輛。 新能源車的崛起為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增量,“三電”系統成為核心部件。電動車純新增量環節集中在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在新能源汽車中成本占比高達50%,而三電系統中,動力電池又是成本大頭,占比60%-70%,其余電機電控在三電系統中各占約20%的成本。三電系統替代傳統發動機成為核心部件,電動化正重塑汽車零部件價值鏈。 2.2.2、網聯化和智能化:加速汽車產業鏈重構,中國企業零部件企業迎來新機會 網聯化和智能化趨勢重塑汽車產業。智能駕駛是指依靠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備,通過V2X(車聯網)技術汽車感知道路信息、交通信息、其他車輛等周圍環境,實現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并最終有望達到自動駕駛目標。在智能化趨勢下,汽車電子、軟件算法等零部件價值將得到顯著提升,傳統汽車行業工藝、技術將會被改變,從而創造出眾多新增零部件機會。 智能化趨勢下,我國零部件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切入整車供應鏈。在傳統汽車時代,國外汽車零部件廠商起步更早,品質更加穩定優異,我國企業很難改變整車廠與國外零部件企業達成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智能化趨勢下,我國企業更早開始布局相關領域,與國外企業相比并沒有發展的滯后,相較于傳統環節更容易實現國產替代。我國領部件企業有望通過此次變革,切入整車供應鏈,實現“彎道超車”。 智能化、網聯化發展下將加速汽車產業鏈重構。傳統汽車供應鏈有著嚴格的層級體系,包括整車廠、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等,整個產業鏈的核心是整車廠。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變革過程中,產業鏈中設計、制造、服務等環節正發生重組,或將形成新的產業生態。“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汽車將從銷售“硬件”轉向銷售“服務和生態”。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下,汽車產業鏈的核心將變為智能化、網聯化等核心技術的供應商,而傳統整車廠或第三方代工廠將依賴技術服務商。 3、零部件重點轉債梳理 3.1、三花智控—新能源車熱管理領域核心供應商 公司是家用及商用空調零部件龍頭,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豐富的汽車熱管理產品,覆蓋了除電動機以外的閥、泵、熱交換器等主要的熱管理零部件。公司汽車零部件產品包括熱力膨脹閥、儲液器、電子膨脹閥、電子水泵等,廣泛應用于傳統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車等乘用車熱管理領域。此外,公司產品覆蓋了閥、泵、熱交換等三大類部件,能夠提供全面的熱管理部件。 行業趨勢: 1、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變時代,熱管理系統具備量價齊升的邏輯。熱管理系統受益于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和單車價值量的提升,有望成為新能源車產業鏈下一個藍海市場。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熱管理的功能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從“空調制冷+動力總成冷卻”演變成“空調制冷制熱+動力總成工作溫度相對穩定”,傳統燃油車熱管理核心是冷卻,加熱可以通過發動機的余熱來實現,應用場景有發動機、變速箱、空調系統以及進排氣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要保證穩定的工作環境,除了冷卻以外還要制熱保溫,其應用場景有電池、電機電控、減速器以及空調系統(制冷+制熱)等。 2、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變時代,我國企業更容易切入供應鏈,提升市場份額。傳統燃油車時代熱管理市場集中度較高,國際零部件巨頭掌握絕大市場份額;新能源車時代,我國在新能源領域提前布局,在電池、電機及輕量化產業鏈均有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憑借新能源車產業鏈的配套優勢以及在制造端的成本優勢,中國企業在新能源車熱管理領域有望誕生全球市場的巨頭。 公司優勢: 1、集成化是行業發展趨勢,公司在熱管理核心三大零部件(閥、泵、換熱)全覆蓋,建立自身競爭壁壘。集成化是行業發展的趨勢,而集成化的前提是產品譜系齊全以及核心零部件(閥類)可自制,公司是唯一具備集成化能力的國內企業,在后續行業發展過程中,公司有望憑借自身在三大零部件(閥、泵、換熱)全覆蓋的特點,建立自身的競爭壁壘。 2、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器件和汽車空調及熱管理系統零部件龍頭,多項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公司在全球制冷電器和汽車熱管理領域具備行業領先地位,2020年公司空調膨脹閥、四通換向閥、電磁閥、微通道換熱器、車用電子膨脹閥、新能源車熱管理集成組件、Omega泵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截止閥、車用熱力膨脹閥、儲液器等市占率處于全球領先。 3、公司專注新能源汽車空調及熱管理系統,已成為國內外重要車企供應商。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成為確定趨勢,無論混動、純電動、氫能源汽車均對空調和熱管理產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需求。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空調及熱管理系統的深入研究,由零部件切入并逐漸向組件和子系統發展,已成為法雷奧、大眾、奔馳、寶馬、沃爾沃、豐田、通用、吉利、比亞迪(264.98-2.55%,診股)、上汽、蔚來等客戶的合作伙伴。 3.2、銀輪股份—熱管理系統龍頭供應商 公司主要生產油、水、氣、冷媒間的熱交換器、汽車空調等熱管理產品以及后處理排氣系統相關產品,應用于商用車、乘用車、工程機械等領域。 行業趨勢: 1、電動化趨勢下,汽車熱管理系統實現技術升級,量價齊升,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車,技術路線變遷推動熱管理系統價值提升。電池和電機電控熱管理系統是純增量,同時核心零部件(壓縮機、閥、泵等)電動化和新增PTC/熱泵空調等使單車價值量有望提升。 2、熱管理系統是除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外,變化最大的部分。新能源汽車相較于傳統汽車的一大變化為動力源(6.57-0.45%,診股),這也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功能更為復雜。傳統燃油汽車熱管理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冷卻系統和座艙空調系統;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功能是維持零部件處于適宜工作溫度、滿足座艙乘員的溫控需求,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更加復雜。 公司優勢: 1、公司由零部件供應商向系統集成商轉變,系統集成能力不斷提升。集成化是未來熱管理系統主要發展趨勢,公司已具備熱泵空調系統總成的研發生產能力,系統集成能力不斷提升為公司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2、公司熱管理產品與競爭對手重疊較少,競爭格局更好。公司的主要競爭者是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團(37.69-1.82%,診股),在電池熱管理領域,銀輪、三花均有布局,拓普布局較少;熱泵空調領域,三花、拓普主要涉及水閥、膨脹閥等,銀輪少量涉及泵、閥產品,主要側重于冷凝器、前冷模塊等換熱零件。銀輪除閥外的其他換熱零部件與三花、拓普不產生直接競爭關系,而三花和拓普在獲取新訂單過程中面臨直接競爭關系,銀輪股份競爭格局更好。 3、公司加快新產品、新客戶及市場拓展,目前已和國內外主要車企達成合作。公司國際客戶涵蓋寶馬、戴姆勒、法拉利、通用、福特、康明斯車企以及Tier1零部件集團,國內客戶則以吉利、廣汽、長城、上汽、一汽等車企為主。 3.3、文燦股份—輕量化趨勢下的鋁合金鑄件龍頭 公司主要業務為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及底盤系統。作為國內較為領先的供應商,公司業務分布在中國、北美和歐洲三大市場,為全球知名車廠和一級零部件供應商提供輕量化汽車零部件。 行業趨勢: 1、輕量化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大趨勢,鋁合金鑄件是實現結構件輕量化主要途徑。目前續航里程低仍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電池技術未有明顯突破時,汽車輕量化成為提高續航里程的重要舉措。鋁鑄件具有強度高、密度低的特點,應用鋁合金鑄件能夠實現減輕車身質量提供續航里程的目的。 2、一體化壓鑄成本優勢明顯,是未來鋁合金鑄件的主要生產方式。一體化壓鑄工藝通過直接壓鑄成品,省略繁雜的焊接過程,實現了減少零部件數量、簡化制造流程的目的,大幅節省了用料和時間成本。 公司優勢: 1、車身結構件技術門檻較高,公司項目經驗豐富,具有先發優勢。鋁合金壓鑄件主要應用在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和車身結構,而車身結構由于涉及車輛的安全性能,因此技術門檻要求最高。根據國際鋁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傳統燃油車中鋁合金車身結構件滲透率為3%,電動車中滲透率為8%,是所有汽車部件中鋁合金材料滲透率程度最低的,隨著電動車輕量化趨勢,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公司在車身結構件上有大量項目經驗,具備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公司有望受益于車身結構高景氣度。 2、一體化壓鑄設備要求高,公司提前布局設備。體化壓鑄由于生產的零部件體積較大,對于壓鑄機的噸位有較高要求。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4000噸級壓鑄機的企業,根據2020年報數據,公司共有1100T-4400T大型壓鑄機39臺。 3、公司結構件受到造車新勢力認可,業績將受益于新能源車放量而快速增長。公司鋁合金車身結構位于行業前列,陸續獲得下游廠商合作定點,目前已獲蔚來(ES8/ES6/EC6)、特斯拉、小鵬(P7)、廣汽(AIONV)、理想ONE、奔馳(C、E以及GLC)等客戶大量訂單。其中,蔚來汽車ES8/ES6/EC6車型的全鋁車身主要由公司供應。 4、公司收購百煉集團,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公司2020年12月完成對百煉集團股權100%的收購。百煉集團為歐洲技術領先的壓鑄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客戶資源,主要客戶包括采埃孚天合、德國大陸、法雷奧、博世、本特勒等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以及寶馬、戴姆勒、標致雪鐵龍、雷諾日產等知名整車廠商。公司收購百煉集團,有望增厚收益,開拓海外市場。 3.4、伯特利—制動系統領域龍頭企業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汽車制動系統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從傳統制動到電控制動再到線控制動,同時進軍輕量化賽道,主要產品分機械制動產品和電控制動產品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盤式制動器、輕量化制動零部件;后者主要包括電子駐車制動系統(EPB)、制動防抱死系統(ABS)、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線控制動系統(WCBS)以及電動尾門開閉系統(ELGS)和基于前視攝像系統的ADAS。 伯特利(伯特轉債)經營優勢分析: 公司業務主要分為三大主要板塊:(1)傳統盤式制動器;(2)電控制動產品;(3)輕量化制動零部件。傳統盤式制動器是公司的傳統業務,業務發展穩定;電控制動產品和輕量化制動零部件是公司高增速產品,順應汽車發展趨勢,受益于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1、傳統盤式制動器業務銷量和單價趨于穩定,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布局有望提升毛利率。公司布局鑄鐵生產線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時項目就近選址降低運輸成本,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布局將提升盤式制動器業務毛利率。 2、電控制動產品(EPB)滲透率有較大提升空間,并積極布局線控制動系統(WCBS)。電控制動系統(EPB)即電子手剎能夠有效提高車輛綜合駕駛便利性和舒適性,隨著用戶對于駕駛便利性要求不斷提升以及EPB成本不斷下降,預計EPB滲透率將逐步提升。線控制動系統是汽車制動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線控制動以液壓助力取代了真空助力器和真空泵,具有集成度高、總體重量輕、制動反應時間短以及支持緊急自主制動等功能的優勢,適合新能源汽車和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CBS產品采用One-Box方案,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備競爭優勢,2021年將在多個車型上量產,為公司業績提供新的增長點。 3、輕量化制動業務全球化布局,底盤輕量化空間廣闊。輕量化是汽車節能和電動化的發展趨勢,公司輕量化業務已成為通用汽車鑄鋁轉向節Tier1供應商,供應產品從毛坯件轉變為成品,盈利能力提升;公司計劃在墨西哥建廠開啟全球化布局,項目投產后將有利于拓展新的海外客戶,提升海外營收占比。 3.5、中鼎股份—非輪胎橡膠行業龍頭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非輪胎汽車橡膠供應商,通過內生增長和外生并購成長為全球龍頭,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冷卻系統、密封系統、降噪減震底盤系統和空氣懸掛及電機系統。 中鼎股份(中鼎轉債)經營優勢分析: 1、公司是非輪胎橡膠三大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公司積極打造非輪胎橡膠制品多個細分領域的頂尖企業,是非輪胎橡膠制品的“冷卻系統”、“降噪減振底盤系統”、“密封系統”的龍頭公司。此外,公司收購AMK,切入空氣懸掛系統領域。 2、非輪胎橡膠在汽車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汽車電動化后價值量有明顯提升。非輪胎橡膠主要應用在冷卻、減震和密封領域。冷卻制品主要作為發動機和電池的冷卻橡膠管路;密封制品主要用作各類密封條等;減震制品主要用在發動機和底盤,用來防止汽車行駛中的震動和噪聲。汽車電動化后,汽車在密封、冷卻、減震系統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單車價值量提升明顯。公司有望受益于電動化趨勢,未來業績增強確定性強。 3、底盤輕量化是必然趨勢,公司具備輕量化底盤總成的供應能力。從電動車角度看,由于電池能量密度不高,新能源車質量增加、續航里程不足,刺激了輕量化的需求。公司具備輕量化底盤總成的供應能力,公司傳統的減震產品如球頭、襯套等一直應用在底盤,拓展輕量化金屬懸架后,公司將具備對外供應模塊化輕量化底盤總成能力。公司獲得麥格納、奔馳等訂單,輕量化業務未來有望快速增長。 4、空氣懸掛成為新能源車主流配置,公司擁有行業核心技術,未來有望打開成長空間。公司在空氣懸掛系統領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空懸系統業務以來,不斷提升產品總成技術,深耕行業二十多年,擁有細分行業核心技術。底盤輕量化領域擁有球頭鉸鏈總成的核心技術。 4、風險提示 (1)宏觀環境變化風險。 (2)汽車零部件行業股價波動對轉債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
|